有效的降本增效,須遵循三個核心原則——真降本、真增效以及提升客戶滿意度。許多企業在實施降本增效策略時,易陷入“假動作”的誤區。何為“假動作”?以下五點概述了此類現象。
1.將成本平均分配至各部門
部分企業設定降本目標后,簡單粗暴地將成本按比例分攤至各個部門,如銷售、運營、技術、在線服務、人力資源與行政等。此舉將降本任務化,各部門在KPI驅動下各自為政,采取諸如裁員、降薪、外包、低價采購等方式,看似降低成本,實則可能因短期行為導致更大損失。
2.降本而非消除浪費
企業應關注的并非單純降低成本,而是識別并消除浪費。成本,即為達成經營目標或提供產品/服務所必需的財力與物力投入,適度降低成本不應損害客戶價值。然而,若為降低成本而犧牲產品質量(如采用低質原料、簡化工藝),將直接損害用戶體驗,動搖企業生存之基。
相比之下,浪費是指在成本支出中未產生客戶價值、客戶不愿為此付費的部分,如信息不對稱引發的溝通浪費、無效會議造成的時間浪費、繁瑣流程導致的效率浪費等。因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關鍵在于識別并根除這些浪費。
3.將人才視為成本而非資本
企業最大的浪費往往是對人才的浪費。人才配置不當,如大材小用、未能充分發揮人才潛能,都會造成隱性成本的劇增,而這常被忽視,因為人們更關注薪資、獎金等顯性成本。在降本行動中,技術骨干、高P人才等高成本員工首當其沖,但這可能導致裁撤真正具有價值的員工,使得降本增效變為降本增“笑”。
4.減少福利,忽視管理成本
面對降本壓力,許多企業首選削減員工福利,如帶薪假、房補、交通補貼、班車服務等。此舉不僅易引發員工不滿,導致“損失厭惡”效應,還可能無形中增加管理成本。例如,取消交通補貼可能導致銷售人員減少客戶拜訪,報銷流程復雜化,反而降低了整體效率。
以阿里巴巴為例,曾有規定加班員工須提交申請并經審批后領取晚餐券,以避免非加班人員蹭餐。這一做法雖節省了顯性成本,卻增加了隱形管理成本。最終,取消該規定雖使加班餐費增加100萬,但節省的人力與時間成本遠超此數額。
5.“形式主義”的增效
某些企業將降本增效變為一場“運動戰”,面對成本上升、利潤下滑時臨時抱佛腳,開展運動式的降本增效活動,然而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流于形式。基層員工對此缺乏深入理解,只是機械應對上級要求,導致“表演式加班”、表面忙碌而實際效能不升反降的現象。
綜上所述,降本增效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在于層出不窮的“假動作”。這些假動作無法觸及問題實質,阻礙企業真正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企業欲破局前行,必須摒棄假象,致力于真降本、真增效的實質性改革。
相關閱讀:70%以上的全球勞動者可能面臨氣候變化相關的健康威脅!
作者:中國勞動關系網 |
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 |
時間: 2024-04-26 09: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