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標準化勞動關系的出現是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目前,各國對于非標準化勞動關系的發展均持鼓勵態度,主要是由于這種彈性用工模式對促進就業、發展經濟均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我國,勞動關系的非標準化可以說是以史無前例的規模展開的,并且這種轉變帶有鮮明的中國經濟特色。過去與計劃經濟相聯系的標準勞動關系,在轉變為非標準勞動關系的同時,我國的經濟也由計劃經濟走向了市場經濟。
我國勞動關系的這種非標準化過程主要是通過三個方面來進行的:(1)使原來的國有企業正式員工成為下崗工人,通過這種形式使國有企業內部的勞動關系完成非標準化,使其原有的員工脫離國有企業,也借此順利跨越了我國雇傭方式發展中固定工雇傭模式的階段,同時更也為非標準化勞動關系的建立提供了潛在的勞動力來源;(2)農民離開土地,進城務工,通過打破城鄉對立格局,提供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也借此順利跨越了我國雇傭方式發展中市場化雇傭模式的階段,從而也為非標準化勞動關系的發展提供另一個勞動力來源;(3)外國投資者以辦事處的方式進人中國進行考察,在了解了中國的經濟環境之后,進而決定是否正式投資。但是,在這三種形式中勞動關系的主體一方都存在著某種"瑕疵"。例如,在第一種形式中,用人單位盡管保留了員工的身份,但是員工并沒有參與到勞動過程中去,并不屬于傳統的勞動關系范疇;在第二種形式中,農民離開于過去勞作的主地,但又往往不能在城市中取得企業正式員工的身份,因此這種情況便屬于非標準化勞動關系中的臨時勞動關系范疇;而在第三種形式中,外國企業辦事處由于不具備我國勞動法中規定的用人單位主體資格,因此只能使用其他公司(如外企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的員工。
在世界范圍內,企業為了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加之新技術的發展和就業觀念的轉變、更加促進了各國非標準化勞動關系的發展。而在我國,由于就業壓力日趨加大,并且與產業轉型的逐步推進相互結合,這一具體的特定環境也為靈活就業形式所帶來的非標準化勞動關系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作者:中國勞動關系網 |
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 |
時間: 2012-3-23 13: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