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工資集體協商、壟斷工資管理等核心要點上仍存在爭議,眾所期待的《工資條例》今年年內恐難以出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從一位參與起草的權威專家處了解到,最近相關部門又一次組織了關于《工資條例》的調研,并召開了座談會。與前幾次座談會傳出來的“年內出臺”信息不同,從此次調研和座談的情況看,立法進程并不樂觀。
兩個焦點爭議
《工資條例》由國務院牽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全國總工會等部門具體參與起草。據人保部官員此前透露,《工資條例》從2007年就開始制定,經過許多次調研,眾多專家參與了起草和修改,最終形成草案。去年初,人保部曾表示,《工資條例》草案已經成型,正在聽取各方面意見。但到目前為止,仍然不能順利出臺。
今年7月底,有媒體報道稱,人保部透露《工資條例》有望年內出臺,但人保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隨后辟謠,稱從未這么說過。
上述專家告訴記者,《工資條例》之所以遲遲難以出臺,重要原因是在多個問題上存在比較大的分歧。
根據本報記者此前獲得的《工資條例》草案內容,壟斷企業尤其是高管工資的限制是其核心內容之一。但由于草案中包括“壟斷企業漲工資需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資委等部門審批”的內容,知情專家告訴記者,這使得草案在確定過程中,一方面遭遇到了來自相關部委的壓力,另一方面,也遭遇到此舉是否有干涉企業內部管理之嫌的質疑。
另一個爭議則源于以工資集體協商為核心的工資確定方式。根據協議草案,如果勞動者提出就工資定額進行談判,企業一方必須接受。但這一規定在執行上面臨很大困難。
“如果企業方不配合,怎么辦?進行行政處罰?不可能。把它歸于‘因簽訂集體合同引起的勞動爭議’?也不具備可操作性。”一位勞資關系專家評價說。
目前法律對工資集體協商的規定還比較模糊,沒有強制性規定,工資集體協商多在地方工會的強力推進下進行,且常常是流于形式。
《工資條例》會否對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有較大的推進?上述勞資關系專家表示,現在看來并不樂觀。
受阻兩難問題?
除了上述兩個爭議,有經濟學者分析認為,《工資條例》之所以難產,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政府對經濟下一步的走向仍存擔憂。如果宏觀經濟向好,提升職工工資水到渠成;反之,提升職工工資有可能造成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從而影響就業。
“說到底仍是要效率還是要公平的問題。從我個人觀點來說,改革開放30年一直是效率優先,現在是時候多考慮一下公平了。”這位學者表示。
為了應對這個兩難問題,各界提出了諸如“降稅提薪”、“增加國企上交利潤”等建議,但目前尚無化解困局的妙方。
目前,各界對《工資條例》期望甚高,被看成是解決中國收入分配問題的“金鑰匙”。對此,北京師范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表示,造成中國收入分配失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工資收入,因此不能指望一部《工資條例》就能解決問題。其最大的作用在于管好一低一高,即通過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完善社保來“提低”,通過控制壟斷行業高收入來“限高”。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告訴本報記者,要改變收入分配失衡現狀,重點要關注高收入群體,不合理的高收入必須加以控制,比如灰色收入這一塊。
王小魯7月公布的《灰色收入與國民收入分配》顯示,目前中國灰色收入規模在5.4萬億元左右,直接導致了嚴重的收入分配失衡。
王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