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的概念定義應區分廣義勞動關系和狹義勞動關系。廣義的勞動關系是指從宏觀層面出發,在實現勞動的過程中勞動者與勞動力使用者以及相關的社會組織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狹義的勞動關系是指在具體的企業或勞動單位中,勞動者個人與勞動力使用者(即雇主)之間的關系。這里所提出的非標準化勞動關系的定義,主要是針對企業運行層面,勞動者個人與雇主之間的勞動關系的一種,即狹義的勞動關系。
傳統的或標準化的勞動關系,主要是指符合勞動關系基本特征之一的"從屬性"特點的勞動關系。這就是說,勞動者在特定的工作場所中,其勞動方式、組織規則等方面都是受到雇主的控制的,因此產生了勞動者的"人格從屬性"和"組織從屬性"的高度重合。這里的標準化勞動關系,主要表現為全日制工作方式以及勞動者和雇主之間所存在的一重勞動關系等。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變遷,企業所面臨的大環境從工業化經濟發展到了今天的全球化經濟,所導致的一個結果便是勞動關系的非標準化發展。首要的一個表現是,勞動關系的彈性不斷提高,各種非全日制工作、臨時性工作不斷涌現,在為勞動者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靈活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導致與之相適應的勞動關系的彈性化發展。這是也為什么企業熱衷于采取非標準化雇傭方式的原因。
所謂非標準化的勞動關系,主要是指遠程就業、承包就業、兼職勞動、臨時用工、勞務派遣等新型的勞動關系,企業用多元化的雇傭方式替代了單一的標準化雇傭方式,這種勞動關系的一個顯著表現是,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的組織從屬性大大減弱,通常不參與到用人單位的直接、具體的生產指揮中。在這種勞動關系下,勞動者可能不會長期從屬于同一個企業組織,甚至有可能同時從屬于一個以上的組織。另外,用人單位的性質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其組織特性有所弱化,出現于一些介于合法和非法之間的非正規就業組織。在勞動關系非標準化的趨勢下,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勞動關系所呈現出的多重化現象。這主要是指7個勞動者同時與多個雇主建立勞動關系,導致原本一個勞動者由一個雇主控制的“聯系紐帶出現松動”。例如,在非全日制就業和兼職就業中,勞動者將自己的勞動力避行分配使用,從而與多個用人單位發生了勞動關系。這一現象的一個直接結果,便是導致勞動者與每一個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均被弱化了。這里的勞動關系所顯現出來的種種"異態",也是勞動關系在全球范圍內趨向于非標準化的一種體現。
目前,非標準勞動關系已成為當代勞動關系的主要發展趨勢。據統計,1985-1995年,歐盟臨時就業增長了2.5個百分點,其中西班牙10年間增長了約20%。同期,澳大利亞為18%,新西蘭為15.7%。加拿大兼職人數從1977年的24萬增至1999年的72.3萬,20年間增加了兩倍多,約占勞動力總量的3%。1987-1997年,澳大利亞兼職就業勞動者增加了65.8%。1992一2000年,英國兼職就業勞動者增加了22萬。另外,據英國劍橋計量經濟學咨詢公司研究推測,到2010年,英國有近1/3的工作將是非全日制工作;未來10年,大多數新創就業機會幾乎都是非金日制。另外,我國多元化雇傭方式的特征也慢慢地跟隨全球改革的浪潮越發明顯起來。
可以說,目前世界已經進入了彈性勞動與經濟不穩定、工作不穩定的時代,過去傳統的終身雇傭制已經變得越來越少,靈活、具有彈性的雇傭方式所導致的各種非標準化勞動關系,正在越來越多地涌現,也帶來了企業用工方式的變革。
非標準化勞動關系產生并發展的另一個原因是由于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和完善。勞動者社會保障的社會化,導致勞動者與企業問聯系的緊密程度減弱,勞動者在不同企業之間的流動對勞動者的養老、醫療、失業的基本保障沒有必然的聯系。這就大大拓展了彈性就業的空間,成就并推動了非標準化勞動關系的產生和發展。
作者:中國勞動關系網 |
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 |
時間: 2012-3-24 13: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