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人力資源外包>勞務派遣

勞務派遣
人力資源項目新聞
何去何從:十字路口下的勞務派遣

勞務派遣≠二等公民

近日,中國移動濟南分公司在濟南市銘源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舉行了一次現場測試。一批求職者經考試合格后,成為移動公司的話務員。

特別之處在于,這批新員工真正的東家,實際上是負責招聘的銘源公司,而非付給他們薪水的移動公司。他們與銘源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而后者將為其管理個人檔案,以及在出現勞務糾紛時代理其維權事宜。作為人員招聘和管理的酬勞,移動公司為每名員工向銘源支付派遣費。

這一用工形式,就是在年初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繁榮起來的勞務派遣。

在大多數使用勞務派遣制員工的企業內部,勞務工的工資水平明顯低于正式員工。因此勞務派遣被視為企業降低用工成本、“鉆空子”的捷徑。而在勞務工中間也流行一種說法,認為他們這個群體是企業里的“二等公民”。

在同一企業內出現了兩種身份,這一現象合理嗎?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鉆空子”之說不成立,只要程序合法,企業有權利選擇相對節約成本的一種用人方式,來實現它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另一種意見提出,勞務派遣是實現人力資源社會化管理的一種新模式。“勞務派遣能夠對社會剩余勞動力進行合理分流,把求職者派遣到合適的崗位上工作。”銘源公司經理安寶興,對自己從事的行業充滿了自豪感。

而包括經營者和務工者在內的第三種意見認為,比起不簽合同、沒有社保的臨時用工和短期用工形式,勞務派遣實際上是改善了務工者的保障條件。濟南市就業辦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5月,由民辦勞務中介機構安排就業并繳納五險的人數達到31624人。

濟南市就業辦職業介紹與培訓處的潘建斌告訴記者,在濟南,勞務派遣行業雖然沒有北京、上海等城市那樣發達,但政府的支持態度很明確,市場亦進入了規范化和開放化的階段,只是新事物剛起步,難免出現質疑之聲。

一個陽光產業班雪最初從事勞務派遣行業的時候,是在2006年底。她創辦的濟南華杰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當時業務不太順利,市場需求平淡。勞務派遣會在2008年出現火爆局面,對于班雪來說純屬意外,她笑稱在選擇這一行時,“完全沒有預料到《勞動合同法》這根長長的杠桿。”

這根杠桿讓班雪看到了這個行業存在的價值。“我始終認為它是一個陽光產業。”目前班雪接到的最大業務是一次性派遣五六百人,多數是一兩百人,已經漸有規模。“勞務派遣公司的存在,其實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班雪說,勞務派遣可以給企業節約大量的招聘成本和培訓成本,減少用工和管理風險。協調季節性用工問題,派遣公司也很有優勢。而對于通常被視為相對弱勢的務工者群體,班雪認為,勞務派遣公司應該看作是務工者的“娘家”。她舉例說,求職者隨時可以踏進這個大門,從提供咨詢到實現就業全程都是免費的;公司對于接收派遣員工的企業會進行考察和篩選,安全系數顯然要高于求職者自謀職業。同時班雪也在考慮建立工會,以便更好地為派遣員工進行維權。

發展初期的困境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近兩年,班雪的確與員工產生過一些誤會。窺一斑而見全豹,從濟南市幾家人力資源中介公司的經歷中,可以看到勞務派遣行業目前面臨的困境。

困境首先來自少數企業的欺騙性做法。當接收企業不能兌現承諾(例如生活條件、工資待遇等),矛盾就直接轉移到了派遣公司的頭上。班雪的公司經歷的糾紛是由于接收企業提供的伙食和住宿條件與事先的承諾不符而引發的。最終這個誤會雖然得到澄清,但班雪一直將其作為前車之鑒。她在事后進行了檢討:“我們還是有責任,工作做得不夠細致,應該考察得更詳細一些。”第二個困境在于,各地對于企業為員工交付社會保險的要求不一致。按照規定,企業應當為員工繳納五險(農民工只繳納工傷和醫療兩險)。但據業內人士透露,許多勞務派遣公司的業務都涉及市外甚至省外,但各地定下的標準不一致,使社保一項遭遇了執行困境。

班雪透露,目前在勞務派遣行業內部能夠接觸到一些“特殊情況特殊處理”的解決辦法,但這一矛盾,仍然需要由全國范圍內的統籌來化解。

走上正軌還需多方致力

潘建斌表示,勞務派遣行業的積極社會效果,已經為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肯定,省內和濟南市采取的開放和扶持態度十分明確。為進一步規范整個人力資源中介行業,濟南市勞動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審批工作,對于符合審批程序中要求中介機構達到的硬件條件,會加大執行力度。他說,當務之急不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一味進行打壓,而是如何為行業發展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體系,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從業者普遍認為,勞務派遣這個行業想要走上正軌,需要從業者之間建立一個相互交流、資源共享的平臺,真正實現社會化和專業化。在此,行業協會組織的功能沒有凸顯出來,是導致濟南市場上人力資源公司孤軍奮戰、無法實現整體突圍的原因之一。為避免法律在實施中遭遇的尷尬和無奈,在全國性的實施細則出臺之前,行業內部需要的一個細化執行標準,也許正是行業協會需要致力的范疇。


作者: 來源: 南方日報 時間: 2008-08-21

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凡本網的所有原創作品,包括標有“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中國勞動關系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您因版權等問題需與本網聯絡,請在15日內聯系junbo@hr668.com.